如何看待研发投入破3万亿元
“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的这两组数字,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均再创新高,奏响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成绩令人欣喜,现实仍需警醒: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将强未强、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增强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这些重要指示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地基打不牢,科技大厦哪能建得高?基础研究处于科研链条的起始端,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强化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还要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形势逼人,时不我待!自立自强,方能赢得主动;笃行奋发,才能开创未来。
【编辑:朱延静】- 春节强势复苏后2023旅游市场的喜与忧
- 高德地图与千寻位置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起“北斗出行应用创新计划”
- 助力中国校园篮球发展,九号公司携手CUBAL开启新赛季
- 极光报告:汽车内容迎来三大变革,用户偏爱易车平台选购汽车
- 金龙鱼全年营收逆势增长背后――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复苏
- 鹏华基金朱睿:从周期到周期成长 看好龙头修复性机会
- 服务2019家制造业企业、1335亿授信 浙商银行“浙江智造融通工程”成色几何?
- 洞察烟火,看清未来 天眼查发布《2023中国消费主题报告》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t携三份提案上会 聚焦“上山下海助小微”
- 湖南“真金白银”助跨境电商“加速跑” 出台首个省级专项政策
- 奥尼电子跌3.9% 上市即巅峰超募9.9亿东兴证券保荐
- 工人在工地吃饭被驱赶 广西柳州城管回应称占用公共区域
- 广州银行将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
- 中韩探索“四港联动”整车运输新模式
- 中国最大直径22万方液化天然气储罐机械完工
- 财政部: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